🌏全國NGOs環境分區會議【馬祖場】 一同為馬祖的環境議題發聲🌊
今天早上參與了全國NGOs環境線上會議的馬祖場,會中的馬祖伙伴們各自分享為島嶼的努力,以及所關注的環境議題。
感謝陳其平鄉代、南萌咖啡董逸馨、馬青協會曹雅評,用心地邀請並串聯在地許多關心環境議題的朋友!
🔺以下只是簡略紀錄,每個人的想法,還是要以本人的表達為準喔!
【島嶼減塑、垃圾減量】
西尾半島物產店的李振元和南萌咖啡館的董逸馨,以馬祖在地商家的身份,來向大家分享減塑策略,例如:不提供塑膠提袋、使用植纖餐盒,或客人需自備外帶容器等。董逸馨也說,旅客們一開始會覺得不便,但在向他們說明小島的特性後,大家也都能理解。同樣在注意島嶼垃圾承受量的。還有馬青協會的郭寧,作為媽媽的她,向大家分享使用布尿布的育兒經,減少尿布垃圾量。
🍃
【水土保持、環境保護】
李振元以日前馬祖87風災的經驗為例,他指出馬祖的水土保持還有可以努力的空間。同時他也提出,為了增加觀光客而進行大型建設的矛盾,提醒作為小島的馬祖,是否能劃設出觀光客的上限?
🍃
【水資源有限,追蹤成本】
董逸馨在講述島嶼水資源時提及,馬祖的用水需求很仰賴各地的海水淡化廠。「這基本上是用電換水的概念,換算下來,平均每度水的成本約95元,但水價僅10元,其餘都是政府的補貼。」要如何鼓勵大家降低用水量,並關注海淡廠高鹽份鹵水帶給環境的影響,都是值得再去思考的問題。
🍃
【海廢垃圾的難題】
東引中柳村長劉家宏說,東引最多的海廢是保麗龍,難以壓縮處理的保麗龍,經年累月的堆積,時常強風一來又吹到海邊,造成了本地環境的問題。我也補充,馬祖四鄉五島每年清出約600噸海廢,以密度而言全國最高。以東引為例,過去以熱熔方式處理保麗龍,機器卻容易因為積沙壞掉,建議可以參考金門澎湖,評估使用化學溶解劑的機器。
🍃
【抽砂船、綠光與海洋邊境】
在島嶼邊際的海洋環境議題上,我向大家分享了中國抽砂船對馬祖周遭海域的影響,不只扼殺海洋的底棲生物,也會破壞我們的海底電纜線。對此我也主張,針對島際水域,設置「海洋保育區」,或是類似的「燕鷗擴大保護區」、「禁止抽砂區」等概念,以環境為出發點保護島際交通海域。
另外,我也提到,馬祖近來備受關注的「綠色極光」,這主要是對岸在夜晚時補小卷使用的集魚燈,大量燈光所造成的光害,影響到了馬祖的夜間觀光活動。
光害影響了暗空的觀星活動、看星砂等,也可能影響到馬祖國際暗空公園的國際認證。另外,只要一部分小卷船提早於禁漁期「偷跑」,更會衝擊到在地知名的藍眼淚觀光產業。
台灣許多縣市都對燈火漁業有亮度、使用範圍等限制,未來應持續追蹤馬祖地區「綠色極光」對魚類作息和生態的影響。涉及兩岸共同關注的環境議題,應該溝通與媒體輿論關注並重,雙管齊下。
🍃
【持續彙整環境議題】
本次馬祖場的線上討論,我也從其他馬祖伙伴身上學到了很多。主辦單位在各個分區場收集地方議題後,會整合到明年的全國NGOs環境會議上來討論,並在最後將結論遞交給總統及政府相關單位做施政的參考。
因此,相當期待明年的全國環境,希望能與各地的伙伴繼續交流環境的議題,也請大家持續能關注馬祖。
#全國NGOs環境會議
#永續島嶼
🏝️🏝️🏝️